当前位置 首页 恐怖片 《德州电锯杀人狂2013》

德州电锯杀人狂2013

类型:恐怖片欧美2013

主演: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 坦妮娅·雷蒙德 汤姆·巴瑞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 特里·桑..

导演:

剧情介绍

美丽的女孩希瑟(亚历山德拉·达达里奥饰)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有一天她得知自己并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之后,她与男友瑞恩(TreySongz)、好友妮基(Tania Raymonde)、妮基的男友肯尼(Keram Malicki-Sánchez)以及陌生人达里尔在中途相遇。 (Shaun Sipos Shaun Sipos) 驱车前往德克萨斯州的纽特镇。她的亲生祖母一直住在这里,希瑟来访的目的是签署一份遗嘱,继承祖母留给她的财产。财富从天而降,这群年轻人兴奋不已,却不知道屋里藏着一个可怕的凶手“皮脸”。血腥的杀戮之夜悄然来临,一切都与当年臭名昭著、令人生畏的托尔家族有关……  好久好久,已经没有写关于恐怖电影方面的东西了。其实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我耐着性子,终于看了曾经极度想看但是却又一直寻找不到的许多偏门的片子,又把曾经那些反复观看到倒背如流程度的心爱片子,极其享受的重新审视般的欣赏了数次。有人深刻的指出,其实这是在“享受自虐”。
  
  对于恐怖片,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莫名其妙的迷恋上“公路恐怖片”了。每当看到电影里的人在荒凉的公路上开着破旧老爷车,然后在收音机里播放在乡村老歌,很是向往。所以有人问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时,我不再雄心壮志的说要去日本新宿了。而是改去“皮脸”的故乡德克萨斯洲,因为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荒漠。能够在荒漠上开着车,然后遇上个酷酷的BT杀人魔,那样人生就和电影一样精彩。
  
  美国恐怖片类型中,“公路恐怖片”是拍得最繁多也最持久不衰的,这恐怕和美国号称“汽车王国”有关系吧。美国地大人少,且不说他们随便一个工薪阶层就可以买栋小别墅,单是从私家车的数量上来说,那更是人手一辆。许多美片里都有这样的情节,儿子在16岁成人之际,老爸总是要送一辆或新或旧的小车当礼物给他泡妞专用(如《变形金刚》)。因为国情不同,美国的交通也是比较方便的,许多老美在出行时都会考虑使用汽车,于是这样就衍生出了汽车旅馆这一特殊的服务行业。关于汽车旅馆也有许多恐怖片的,如经典的《惊魂记》和最新《针孔旅馆》,这些在后面会陆续提到。
  
  “公路恐怖片”是从早期的“公路电影”衍生出的,公路电影身为类型片的一种,又和西部片颇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美国文化特有的产物,两者描绘的也都是对美国边疆的探索。但两者也有很不相同之处:西部片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片中的英雄们骑马越过辽阔的草原沙漠,公路电影的时代背景则设定在20世纪,车辆成为冒险探索的工具。
  
  “公路电影”里,主角大都是漫无目的在荒凉公路上旅行,或许这本身即是目的,而通常发生的结果是这条路把他们带到空无一物之处,他们的自我也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而“公路恐怖片”正是抓住了这点关键,将公路片的孤独感,疏离感放大,形成恐惧的来源。当然,与“公路电影”不同的是,“公路恐怖片”不再是虚无主义的无病呻吟了,而是让恐惧形象化,立体化,直观化。当“皮脸”疯狂的锯开人体时,当畸形人在荒漠里山林里虐杀少女时,“公路恐怖片”也就注定和“血腥”联系在一起了。
  
  就像老练的旅人总会找人结伴而行,以减少一个人食宿花费的开支和旅途中的寂寞,聪明的导演和编剧通常也会把两个或者多个人凑在一起,以藉他们之间的互动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效果。结伴同行的人可以是各种关系:情侣、家人、同学、或互不相识的人。然后在电影里,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和之间的矛盾,或者潜在的信任危机,于是老练的观众就会早早开始预测谁将会成为“杀人魔”的盘中餐。
  
  既然上面提到“皮脸”,那就说说公路恐怖电影最经典的《德州链锯杀人狂》吧,当然,很不幸,托比·胡伯的老版我至今没够有幸欣赏到,几年前也只看过老版的续集第三部,因为实在一般,所以也大都忘却了。我这里要说的,还是新版的《德州链锯杀人狂》,也就是2003年拍的那部。
  
  新版的《德州链锯杀人狂》,我到目前为止,看了不下8遍了,可见我对这部电影的着迷程度。记得2003年第一次看完时,我兴奋得不行,成天嘴巴里模仿“电锯”的马达声,而且两只手还很配合的一只充当电锯,一只在旁边做狂拉着引擎线状,然后“疯狂”的锯开了在空气中阻挡我前方去路的假想障碍。
  
  新版的《德》,电影画面是仿旧的,色彩也就相应的暗色调了,估计有翻拍片像老版致敬的原因,也有时代感代入的原因。因为电影的背景年代大概在美国六七十年代左右。
  
  电影的剧情相信我已经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了。无非就一帮年轻人无意闯入德洲小镇,被变态杀人魔残酷虐杀的故事。这一经典情节,在日后几十年的公路恐怖电影里一直沿用着,如《惊魂记》《隔山有眼》《肢解狂魔》《蜡像杀人魔》等等。但是恐怖迷们仍然百看不厌,我也一样,呵呵。
  
  《德》的片头和片尾前后相呼应的那段“探访案发现场”的记录片,我很是喜欢。那段记录片很有模仿当年《女巫布莱尔》的拍摄手法,仔细观看,也发现了导演其实很注重这段仿真记录片的拍摄。在记录片里那个警察介绍的几处“案发现场发现”,也都在电影中有过镜头特写。
  
  比如在“皮脸”兴高采烈扛着“猎物”下地下室时,“猎物”——也就是那几个倒霉受害男女青年,哭打喊闹的在楼梯处的残破墙壁上留下的指甲刮痕,在记录片里,警察就有介绍,而且记录片也给特写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电影里的这些小细节很感兴趣。
  
  更有意思的是,仿真记录片的最后,“皮脸”又再出现,狂砍正在现场解说的警察,只听得现场收音里警察们“哇哇大叫”,镜头只出现“皮脸”经典脸部的残影,然后电影黑幕,出现字幕解释:因为案发现场未清理妥善,几名警员不幸遭“皮脸”杀害,凶手至今未捉拿归案。
  
  这段记录片和字幕是想表达,历史上真的确有其事,电影的内容是根据真实史料翻拍的。
  
  但是在许多年前,新版的《德》还未拍摄之时,我就一直听有人说老版的《德》是翻拍美国真实案例的,只是凶手并未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妖魔化”,而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农民,在乡下杀了两个传教士,然后碎尸了,用的工具是电锯。因为证据不足迟迟未捉,后来这个美国农民通过交笔友还骗了个英国老妇,去英国住了许多年,直到90年代末,美国破案科技发达了,证实了他当年的杀人证据,于是将他缉拿归案,准备引渡回美国。只是很不幸,就在公元2003年,也就是新版的《德》上映的这年,这个传奇人物因为心脏病死在了医院,和《十二宫杀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我最近又看了关于这个真实事件的资料,里面有指出当时的美国媒体报导,这个美国农民做案时的手法,有仿照当时的电影《德洲电锯杀人狂》(老版)之嫌疑。又可见,《德》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并非翻拍真实案例的,而是在70年代这个电影出来后,才有人模仿了里面的方式去做案。也就是说,是老版的《德》为凶手提供了犯案手法。
  
  后来在大家的一贯认为“恐怖电影翻拍真实案例”的思维里,才莫名其妙的被说成先有真实案例,后有《德州链锯杀人狂》的。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大喊:恐怖电影真是伟大!

猜你喜欢

  • 超清

    红圈1960

  • 正片

    哀神

  • HD

    占卜恶灵:最后..

  • 正片

    鬼屋魔影2:地..

  • HD

    不惧风暴201..

  • 碟仙之恐怖毕业..

  • 全集

    食人裁缝

Copyright © 2024-2025 飘雪影院 www.765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