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石榴的颜色》

石榴的颜色

类型:剧情片亚美尼亚1969

主演:索菲柯·齐阿乌列里,米尔克·阿尔克桑亚,维勒·加尔斯特亚,高吉·格吉奇科里,S..

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飘雪云2

飘雪云1

剧情介绍

影片部分根据18世纪亚美尼亚诗人SavatNova的生平拍摄,但更多地是以诗句代替了诗人的形象。全片几乎没有对白,主要是旁白和本片中人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无法用文字概括该片的内容,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方式诠释它。影片几乎从开头到结尾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都是精彩瞬间,电影语言的诗化、色彩的明艳、构图的奇特均衡、内容上的仪式感、宗教感和展现的民族传统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脱俗、不同流俗的品质。  影评:  试图用文字概括这部影片的内容,基本上是一种荒谬的想法,而且对于亚美尼亚传统文化和宗教无法了解太多的我们,甚至无法完整说出哪怕一个细节所提供的含义。但对于这样一部风格鲜明突出的杰出影片,如果是因为无法描述而使一些朋友擦肩而过当面错过的话,那对于我们这个每日碟评栏目来说,是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尽管以下文字仅仅是提供一个视觉概况和大意揣测,也显露出编辑作者的浅薄无知,我们还是做出一篇碟评,供大家参考批评。  我是一位生活和内心充满痛苦的人。石榴的颜色,就是血的颜色,它带着利刃的创痛。  我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从小受到父母的无上宠爱。我从小就生活在严谨而温和的宗教氛围之内,在寺院中广泛地阅读各种书读书很多。我们民族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女人们赤足清洗着地毯、男人们把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我们向骑白马的圣乔治顶礼致敬,通过浴室的窗户我见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乳房。  我生长为一个苍白清俊的青年,学习音律的同时,我也在生命中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女孩,她是我一生的女神,我们在对方心里寻找着自我。在富饶美丽的生活中,我得到的只是痛苦。我们享受着宫廷一般的社交、游玩、骑猎,但内心是无限的空虚。我们为自己的爱寻找一个庇护所,但正相反,这是一条通向死亡谷之路。我怎么用蜡做成爱的城堡,应对你炽热的火焰:你是火,你的衣服是火;我是火,我的衣服是黑色。  为了寻找自己的庇护所,我寻找了每一间修道院,我成了一名神父。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宗教领袖拉扎路斯逝世了,天上仁慈而权威的父亲失去了最得力的权杖,我在圣堂中埋葬了我们的精神之父——葬礼上挤满了温顺的羔羊。  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又见到慈爱的双亲,狂风骤起,将我从梦中惊醒。我看清了一切,奇怪的是很不文明。我明白是生活抛弃了我,我开始了自我流放的游吟诗人的生涯。  我是一个生活和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在祖国的大地上流浪也无法止歇我的忧伤,我知道,等待我的最后将是死亡。  我去了,两个小天使把我带到通往死亡谷之路,他们还没有忘却带上我的木琴,也许我将在天堂为我的父亲歌唱。  这部色彩鲜艳、民族风味浓重、宗教感仪式感极其强烈的影片,是前苏联“最后一位天才导演”帕拉杰诺夫着名的“诗电影”杰作之一。影片描述的是亚美尼亚一位十八世纪游吟诗人的故事,这不是一部传记影片,而是一首关于这位诗人的精神影像的诗歌。篇中运用大量象征、隐喻手法,展现了十八世纪亚美尼亚民族风貌和这位诗人的心路历程。欣赏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次朝圣,一次对诗意精神的膜拜之旅。  这张DVD中,还有一个20分钟的帕拉杰诺夫自述纪录片,虽然无法看到原长50分钟的全貌,但对于我们了解这位天才还是极为有益的。对于导演工作,帕拉杰诺夫说:“我相信,你必须生来就是一个导演,它就象十个童年的冒险。”  此外,一个10分钟的静物“写生”短片也值得一看。这个不知题目(有俄语?原文)的短片,如静物写生一样,描述了民族风格的花盆、椅子,古老油画上的男人、女人,生活中略现残破的建筑、雕塑。不知导演用意为何,但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钦敬,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被时间吞噬的一种失落感。  导演背景介绍:  前苏联导演帕拉杰诺夫(SERGUEIPARADJANOV,1920-1990)一生仅以四部剧情长片呈现于国际,但他那结合诗、绘画、民俗志的独特影象风格,却使得他紧随在塔可夫斯基左右,变成电影史上两朵异样奇葩,烁烁闪耀着。  他之所以和塔可夫斯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在于:他们的电影都是诗的,亦即把俄罗斯传统的抒情诗融入影象里,成就影象诗或诗的影象。此外,两人也都乐于采用非习惯性的叙事。但是,在整个电影风格上,帕拉杰诺夫离传统更远,更狂野,也更倾向绘画。  帕拉杰诺夫的独特风格来自于他的亚美尼亚血统,那属于高加索的神话传说,以及回教与基督教交错的宗教圣灵,是他所有创作汲取的灵感源泉。他的作品将高加索的草原复活在中世纪的时空下,隐隐透露出一个着魔的宇宙,神秘而诡异,并充满强烈的仪式性质,人和动物在其中不面沦为牺牲祭品。  这些与土地偎依的人物,在帕拉杰诺夫的镜头下具有庄严的美,乍看俨然如图画里的宗教圣像,而失去了写真性。而所有人物的心理都没有加以刻画,主角通常摆荡在牺牲、服从和热烈追寻自由中,最后毫无动作,也无作为,只是在土地上生与死,因为帕拉杰诺夫从不以连续性的叙事来描述人物的遭遇。  但是,帕拉杰诺夫的电影较接近图画电影或照片电影。摄影机定住不动,摄入一张张照片式的影象,影象有如一幅幅中世纪的壁画、或拼贴的画作,所有的物质都呈现在同一平面上,没有透视与景深,宛如被禁闭在画框里无法移动向外,却又象向镜框外作无限延伸。  可知,帕拉杰诺夫不只专擅电影,对诗与画也十分娴熟。他一生集诗人、短篇作家、画家、和导演于一身,各类作品都相当丰富。他去世后的隔年,亚美尼亚共和国EREVAN市政府将他故居改成博物馆,开放给公众,陈列他的绘画、拼贴、手稿、家具、海报等,展现他一生不寻常的创作体验。  1924年出生于乔治亚首府TBILISSI的帕拉杰诺夫,父亲是个古董商,母亲是当地的美女。他中学进的是音乐学校学声乐和小提琴,并参加绘画和壁画课程,也参与戏剧演出,后来他的戏剧教授督促他报考莫斯科电影学校(VGLK)。1946年,他考入VGLK,受教于导演IGORSAVTCHENKO。第二年,他与一群TBILISSI同学因夜晚荒唐行径及同性恋嫌疑被捕——这是他首次尝到牢狱之灾。帕拉杰诺夫叛逆个性使他象冷战时期的不少苏联导演一样,动辄被控以原意是也许有吧凭空捏造的罪名而羁狱。  隔年被释放后,IGOESAVTCHENKO找他担任一部新片的助导,并让他导十分钟的一个段落。1951年,他在莫斯科和一个靼旦大学女生结婚,但她的家人为报复而杀了她。帕拉杰诺夫乃在第二年搬到基辅,进入基辅的杜普仁科制片厂,与人合导两部片。终于在1958年执导自己的第一部长片,那是一部有关爱情的音乐喜剧。这期间,他有了第二次婚姻,对象是个外交官的女儿。1961、62年,他各有了一部长片,但这三部影片未在基辅以外地区上映。  1965年,国际影展首次认识帕拉杰诺夫导演。他前一年拍摄、为纪念乌克兰作家MIKHAILKOTSIOUBINSKI百年诞辰而改变自其短篇小说的《被祖先遗忘的阴影TENIZABYTYHPREDKOVI》先在MARDEPLATA影展获最佳导演和评审特别奖,接着被选参加旧金山、罗马、蒙特利尔的影展。影片在莫斯科的一间大电影院推出时,观众在赞赏中有所保留,尽管如此,并无法使此片作更大范围的发行。  此后,帕拉杰诺夫多次公开声援被官方逮捕的知识分子,终于把自己也拖入险境。1973年12月,他从莫斯科旅游归来,旋被当局逮捕审问,并入狱。莫斯科电影界在圣诞节时获知他被捕的消息,隔年年初,此消息被欧洲的报纸转载登出,帕拉杰诺夫被控“同性恋”罪名,判决五年的劳改营。同时,一个被盗印的《石榴的颜色》版本被偷运出国,引起国际关注,欧洲电影界组成一个帕拉杰诺夫声援团向苏联施加压力,经过法国作家阿拉贡的奔走,他才在三年后获释。  此后,他的几个拍片计划都未蒙通过,生活陷入窘境。1982年,又在老家被KGB逮捕,控告他用几壶酒贿赂官员让他的侄儿进大学,所幸入狱半年多即被释放。1983年,苏联的政治逐渐松绑,他才有机会拍摄20分钟的短片《苏哈密堡垒的秘密LEGENDAOSURAMSKOJKREPOSTI》。本片在1986年参加鹿特丹影展,大受好评。这时他已定居在EREVAN,拍摄机会接连不断。1987年的《吟游诗人ACHIKKERIB》受邀伦敦及纽约影展,并在1988年第一次获准出国参加鹿特丹影展。迟来的荣誉对于已迈入老年的他好像带点苦涩。1990年,他因呼吸道并发症时时于EREVAN。7月,他的灵柩被移往亚美尼亚伟人纪念馆,沿途有五万多人追随他的行列。二:关于本片背景知识介绍:  本片人物:莎耶特.诺瓦介绍  《石榴的颜色COLOROFPOMEGRANATES》(1969)原名《莎耶特.诺瓦SAYATNOVA》,诺瓦是十八世纪亚美尼亚着名的吟游诗人,年轻时曾受到格鲁吉亚的国王赏识,被召入宫,变成宫廷诗人,晚年则笃信宗教,变成僧侣,避世于修道院。帕拉杰诺夫在片头就告诉观众:“不要在影片中寻找诺瓦的一生。”他籍电影方法将诗影象化,只是打算呈现抒情诗人VALEIRBRIOUSSOV所说:“中世纪亚美尼亚的诗是雕刻在宇宙历史中人类精神最辉煌的胜利。”  补遗:僧侣诗人萨雅·诺娃(1712-1795)出生于格鲁吉亚首都塔部利什附近一个村庄Sanahin,其父母为亚美尼亚人,在塔部利什做地毯。(与帕拉杰诺夫同为在塔部利什出生的亚美尼亚人),他原名为HaroutiunSayakian,年青时,他成了一名吟游诗人。活动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而后被亚美尼亚人称之为“SAYATNOVA(歌王)”,比较有传奇色彩的是,他与格鲁吉亚王国安娜公主相爱了,因而被国王下令放逐。在亚美尼亚北部的一个修道院里度过残生。或许与本片有着一定联系就是:萨雅是由入侵格鲁吉亚的波斯王国士兵所杀害。

1

如果没有帕拉加诺夫,萨亚特·诺瓦只是一个高加索诗人,完全没有读者。

比如:

我身心痛楚。

"In this healthy and beautiful life

my share has been nothing but suffering.

Why has it been given to me?"

我寻求爱情的避难所,但却引向死亡。

"We were searching for a place of refuge for our love,

but instead, the road led us to the land of the dead."

他的波斯化倾向,由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三国文化共同孕育出来,却信仰东正教。虽然影响在19世纪后一直持续,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没有读过他的诗。

而帕拉加诺夫的电影,却做成了爱情与死亡的现代电影诗,其影响彻上彻下。

——“我该如何保护用蜡做成的爱情堡垒,以免于你炽热的火焰?”

"How am I to protect my wax-built castles of love

from the devouring heat of your fires?"

与诺瓦一样,他是生活在格鲁吉亚的亚美尼亚人(Georgian Armenians),而且认为自己是泛高加索的诗歌代言人,所以身份上有跨界性。

诺瓦写过的诗中,阿塞拜疆语占到128首,亚美尼亚63首(字幕都是亚美尼亚语,石碑也是的),格鲁吉亚35首。

由此可见,诺瓦是帕拉加诺夫最好的题材,而且有证据显示,直到1963年苏联的诗人250周年庆典时,他才开始对他的诗歌感兴趣。因为政治需要,苏联要宣扬民族大团结,而且民族主义正如火如荼,NOVA成了制造英雄运动中的抓手。

所以“我身心痛楚”这句诗,也是帕拉加诺夫的心声。他那超常的个性和他那轰轰烈烈的生平。1948年,他因同性恋在第比利斯被捕,头一次入狱。1951年,他娶了一位名叫尼杰尔·塞拉耶娃的年轻鞑靼妇女,她显然是被家人为了报复而杀害的。尽管经历了这些可怕的挫折,帕拉加诺夫还是完成了VGIK的学业,并在乌克兰建立了电影导演的职业生涯。1955年,帕拉扬诺夫与外交官的女儿斯维特拉娜·什切尔巴蒂克结婚。这对夫妇有个儿子叫苏伦,但在1962年离婚了。他拍了《被遗忘的祖先阴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与他的老师并驾了。

“我身心痛楚” !

2

帕拉加诺夫的父亲是个文物贩子,所以他对古董的品味深入骨髓。据回忆,他很喜欢把贵重文物品送给亲朋好友。

物象,超越诺瓦本身使用的语言,变成了第一寄托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件乐器——卡曼茶。

在新疆的十二木卡姆中,卡曼茶也是最主要的乐器,这也是受到了波斯宫廷文化的影响。

帕拉加诺夫的妈妈是音乐家。

电影中的诗人,一直没有离开过卡曼查,那是他发声的喉舌。

从修道院长大的少年诗人,突然变成了翩翩美少年,便陷入了和安娜公主爱情的挣扎:

"We were searching for ourselves in each other."

我们在彼此身上寻找那个自我。

这是用卡曼茶唱出的心曲。诗人爱抚着卡曼茶,好家伙,那影像成了心上人的乳房。

被偷换了概念!

公主念诗:“你弃我们而去,我们这些生者将你包裹在金缕衣中,以便来世化为蝴蝶。”

电影最让人心动的部分,就是这诗人与公主的秘爱,而演员都是一个:

由神秘的苏菲科(Sofiko),分饰5个角色:诗人,公主,哑剧演员(Mime),修女,天使(剧末的缪斯,泼红酒的那个)。

PS哑剧演员身边的圣母玛利亚,和之前的小天使一样,就是为了平衡细密画中的伊斯兰元素,增加的基督教元素。

3

水,喷泉和石头,这是亚美尼亚的三大元素。

"Not everyone can drink of my water, it is of another water.

Not everyone can read my writing, it is of a different script.

Do not think my substance sand: it is a crag of solid rock.

As like a torrent that never dries, do not [try to] wear it down!"

水,诗句,砂石,泉水

片中那无处不在的坚强城堡,就是高加索地区恶水刁民,坚强性格的象征。

正是在这片水土中,捍卫了东正教最古老的地区,亚美尼亚。这个片子本来就是在古老的修道院建筑拍的,实实在在的一级文物单位啊。大量的内景就是最真实的东正教样貌,包括壁画,包括他使用的羊皮纸(Hakob),染织(国旗的颜色),还有圣像画。包括在房顶上晒书。羊毛毯是从博物馆里借的。赛尔扬为电影的平面化设计做了巨大贡献。成就了帕拉加诺夫的装置艺术。

但反映宗教最集中的,就是在大主教拉扎鲁斯去世的时候:

“On this night of revelations at Etchmiadzin(Saint Sarkis), died our Saint Father Lazarus, Catholics of all Armenians. Brothers of mine in soul and blood, heaven has sent upon us to this world, grief -- grief -- grief.”

所以一个最大的概念就是牺牲,宗教牺牲,献祭。“他们是我灵魂和血液的兄弟,所以上天降临给我悲伤,悲伤,还是悲伤。”

有白色的大公鸡,弯角大绵羊。其实包括舞蹈,包括蜡染(学者多塞特考证,说他家就是做这生意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很强烈的宗教指向性。

大主教去世的时候,满屋子里挤的都是绵羊,而奉命挖墓的诗人看到了奇迹。这是片中最有宗教意味的一幕,也是天才的发挥,绵羊就是基督教护持的众生,由天上的父引导。

4

细密画风格。

一开始就是这样,两片面包,两条鳟鱼。如果大家仔细看,会发现这些影像来源于诗人少年时翻动的书页里的插画。

但更突出的,便是在童年之后的成年爱情一段。从读书、黑胡子的艾列克二世的狩猎,都借鉴了波斯细密画。并且用梅里爱的默片手法,制造出活的细密画册的艺术。

死亡也是,大量的配色来自于祖先的阴影。包括代表死亡的极冷的蓝色。

我有时想,《石榴的颜色》是很小众的电影,却能影响贾曼(1989),影响麦克马巴夫,正是他开启了一种电影模式,回到电影更原始的路径。这是他四部中的代表作。三颗石榴,象征三个民族,包打天下。

他的电影有嚼头。

5

苏联电影产业,在拍摄、发行和放映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度的国家垄断,具备高度官僚化的控制体系,以强制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加以束缚。此外,它还将大量资源投入到15个加盟共和国拍宣传民族团结的电影。

当时叛逆的代表有两个:一个是塔尔科夫斯基,一个便是步其后尘的老帕。

前者的《伊万的童年》获奖无数,当局也拿他没折。但后者,光是同性恋,就被做了三次文章,关进大牢。

苏联的电影作者真悲摧,如果老帕不是得肺癌,如果他在狱里时间短点,那他留下的二十几部脚本就有可能被搬上屏幕,比如《基辅壁画》。

有人说,老帕入狱的真正原因是嘴太贱,常常公开批评和取笑当局。因为63年苏联电影改制后,GOSKINO的真正目的已经不是意识形态输出,而是赚票子,为社会主义发动机输送“油料”。连肖斯塔科维奇、欧依斯特拉赫,都被苏联放出国卖苦力。国外演出票子多呵。古典音乐界也出现了像阿什肯纳齐、罗斯特罗波维奇这样的反叛者。

但rebels反叛者也是个双刃剑,一方面是直性子不吐不快,一方面在国外的支持者又便成了他们艺术上的保护人(modern patrons),于是像老塔也有机会在晚年得到意大利投资拍片。

猜你喜欢

  • 愤怒:七大罪的..

  • 蝴蝶视觉

  • HD

    距离2001

  • 头骨国度

  • 特洛伊罗斯与克..

  • 酒吧明星

  • 相当疯狂

Copyright © 2024-2025 飘雪影院 www.765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