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产剧 《局中局》

局中局

类型:国产剧中国大陆2006

主演:于和伟,许晴,殷桃,鲍蕾,王伯昭

导演:刘江

剧情介绍

离异男人周应文,没有固定工作,付不起房租,一直在陌生的城市找工作,生计发愁,在商业竞争中,遇到金融危机,公司无能为力,病在床上,等待手术。但是,公司的运作并没有让决策者有丝毫喘息的机会。恰巧陆兰兰把长相相似的周英文误认为是自己的情人赵天宇,这引起了花边新闻,提醒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周英文充当赵天宇的替身。双胞胎兄弟在孤儿院迷路了。在繁忙的商界,周应文变成了赵天宇,分不清你我。至此,两人的命运一直交织在一起。赵天宇的助理姜薇是一个聪明干练的漂亮女孩,对优雅优秀的赵天宇倾慕并逐渐爱上,而赵天宇的妻子阿秀则不满丈夫被冷落,整天在家喝酒,看到丈夫身边形形色色的女人,阿秀不厌其烦,开始报复丈夫。留学归来的方立新聪明谨慎。他野心勃勃,却饱受赵天宇的“独裁”和防备。同时,他对姜维也有好感。赵天宇的商业对手刘立鹏是个不择手段的“土豪”。他极力在经营上与大博金纠缠不清,甚至收买他的办公室主任,窃取商业机密,让赵天宇的大博金几近被动。情况。人性远比想象的复杂

作为马亲王的书粉,等待这部剧很久了。目前看了6集,因为非会员目前只能看6集,而且我觉得没有充会员急着往下追的必要。说一下我的最大观感吧——拖沓。

首先还要明确一下我的一点想法,对于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我从来不觉得改编要忠实于原著,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各有各的创作规律。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比较文学,这门专业让我锻炼出一种思维,学会了不只是看到不同作家、作品的差异,而是从异同中探求后面的美学趣味、思想的嬗变,等等。

一、

扯回正题。电视剧我最不满意的一点,及时剧情的拖沓。人物台词、镜头节奏都慢这固然是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电视剧改编后插入了大量无关痛痒的枝节,拉抻了故事线,稀释了故事冲突。

举个例子。以“寻找付贵”这一节来说吧。在小说第三章,木户加奈交代,她祖父留下的笔记中有“付贵缴”三个字,付贵正是当年抓捕许一城的探长,找到付贵是破解佛头案的关键一环。根据这个线索,许愿、药不然一行立马奔赴天津寻找付贵。从发现线索到找出付贵,这一段故事在小说里用了不到两个章节,情节很紧凑,中间横生波澜,因为马亲王当然不会让找付贵这么顺利,在中间设置了很多设计了很多巧妙的“局”,或者说情节冲突,让整个过程趣味十足。

具体来说,许愿一行到了天津沈阳道,却发现付贵出大事了,他作为一个古董行里拉纤的中间人,贪下了买主的大笔订金和卖主的“钧瓷笔洗”,消失了,不知是死是活。许愿他们发现这应该是付贵和某古董商做的局,于是接下来药不然放出烟幕弹,声称现在已发现造假钧瓷,凭现在的鉴定手段已经靠不住了,并在一堆前来讨教的古董商中锁定了嫌疑人孙掌柜,然后顺藤摸瓜让他供出来卖主孙老太太,最后在孙老太太家找到了躲藏的付贵。从付贵这里依然没有解开佛头疑案,但他供了新的线索,于是一行人又赶赴安阳。

可以看出,仅仅在寻找付贵这一节中,马亲王就设定了大大小小的一连串“局”,包括:付贵和孙掌柜的骗局、药不然的烟雾局、付贵对孙掌柜的局中局、付贵和孙老太太的障眼局,还留下了一个海兽葡萄镜的迷局,作为下一章的引子,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

对照电视剧,显然改编得很不够精彩。在剧里,以上的基本的故事线没变,但中间插入了其他情节。寻找付贵的人被分成了两队,各表一枝,又合二为一(这是影视剧的优势,两条线平行叙述,镜头来回切即可;但小说是第一人称叙事,展现两条线会麻烦一些,也显得杂乱):

1.药不然、黄烟烟一组:两人先来到夜总会,找一个线人。剧中用大量镜头来展现舞厅里疯狂起舞的妖魔鬼怪,意思是这里十分凶险。两人顺利找到线人红发女,红发女很神秘地告诉他们,付贵是被大狗抓去了,但我不能跟你们一起去,意思是大狗那里十分凶险。两人按线索来到大狗所在的大院,到处是狂吠的大狗和抽烟的大汉,意思是这里非常凶险。光头大狗哥把两人放进楼里,楼里都是些打麻将的,意思是这楼里十分凶险。大狗哥说,要想知道付贵在哪里,黄烟烟得跟我打麻将、喝酒。黄烟烟不出意外地很厉害,一杯一杯地喝,不停地杠杠杠,顺利赢了大狗拿到线索。

2.许愿、加奈一组:两人换了个地方聊天,又换了个地吃饭继续聊天,突然许愿想起来去找一个叫陈默的神人。这位神人究竟有多神呢?比姚明还高10厘米。神人出场的地方也很神,是破工厂的旧澡堂子里。于是两人等着神人慢慢冲澡,慢慢换衣服。神人当然不只神在这些地方,当观众都觉得神人要开始叫人来按摩踩背的时候,神人突然在澡堂子里挂出一幅黄宾虹的画,来小许,考考你。小许凝视画良久,嫣然一笑,赝品!真品你能挂澡堂子里吗?神人很欣慰地说,恭喜你小许,通过了考验!要找付贵,你先去找一个叫大狗的人。于是两人来到都是大狗和大汉的院子,在那儿遇到了药不然和黄烟烟。

从这集开始,后面我都没再认真看,只记得从第4集发现付贵的线索,直到第9集,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找到了扎小辫的付贵大爷。

相信各位应该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了。

二、

我看了下,小说原著是10章,电视剧一共36集。按照这个比例,寻找付贵在小说里2个章节的内容改编为6集的剧,其实算合理。但为什么我感到这样拖沓和无聊呢?问题不在于改编插入了大量小说中没有的情节,而在于插入的内容出了问题。

《水浒》里武松的篇幅不是很大,但把武松单摘出来说的《武十回》就有120万字,整体上还是很好看。马伯庸的小说,我看不出有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痕迹,基本是受中国古代话本、章回小说的影响。在《古董局中局》小说里,他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传统叙事手法,多久一个小扣,多久一个大扣,什么时候低谷,什么时候高潮,都经过了很巧妙的计算布置。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十分传统和简单:破解佛头案,是小说设定的最终目标。从主人公被牵扯进五脉到实现最终目标,作者设置了很多迷局,大的像天津寻找付贵、安阳寻找郑国渠、岐山寻找海螺山(这其中当然又是大局套小局,比如前面所说的),一步一步,最后发现应该找的是幕后主使老朝奉。所以这部小说就是主人公一路打怪、解密的过程。作者要通过情节的延宕,来延缓破解的这个过程,产生一种叙述的张力。所有这些叙事都是围绕“古董”来推进的,作者通过插入如何鉴宝、如何造假等大量情节,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才学,一方面利用这些智识上的比拼不断制造戏剧性冲突。

所以,其实改编这本小说的话也简单,只要围绕“古董”和“局”就可以了,“古董”是内容,“局”是叙事,这是马亲王的拿手好戏,也是小说吸引读者的两大法宝。电视剧可以往故事里塞进新东西,但必须尽可能不脱离“古董”和“局”。以此标准看电视剧里寻找付贵增加的那些情节,找红头舞女、找高人陈默、找光头大狗,单纯地就是拉长剧情,都毫无吸引力。缺少吸引力的延宕,就是拖沓。至于剧里那些冗长无味的双人对话,更是毫无必要、毫无章法,只是让剧情变得更水,让人心生厌烦。

三、

照上面的原则,剧里还有其他改编的不好的地方。比如,许愿初次与四脉的长辈相见,本是个重头戏。饭局上,四脉的长辈为了考验许愿的鉴宝本事,是否有资格重回五脉,给他出了难题,与此同时翻出了他爷爷许一城当年的佛头案。在剧里,几位老戏骨的表演固然十分精彩,但把考验许愿的鉴宝情节删掉了(其中青字门沈云琛考验“戒子椅”真假这一段,被挪移到安阳郑国渠家祠里去了,那一集整段改编的都十分蹩脚俗套,鉴宝变成了识别机关)。于是饭局变成只剩下讲出当年的佛头案,大段的讲述让故事张力小了很多,也没办法让各位

老戏骨尽情诠释不同的人物性格。一顿饭吃的平平淡淡。

同样,刘局为了考验许愿也给他出了难题,在剧里也淡化了。鉴别古印这个情节挪到了故事后面,变成帮助一对父子免于被古董商讹诈。这一改动很成功,展现了许愿更深层次的性格,表面上看只是个充满市侩气、胸无大志的古董贩子,其实是精于鉴宝、很有正义感的人,也很有心机,故意扮猪吃老虎。但电视剧没有把挪掉的情节再补回来,导致许愿初识刘局这一段很平淡,基本上两人在对话。

电视剧改编得好的地方,我记住的有一处,就是许愿与加奈初次见面,故意设置了个假的加奈先出场,被许愿识破,展现了许愿不仅好学,而且观察细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改的很简单,但还算不错。

四、

刚写的时候只看了6集,现在看到12集了,证明我之前的判断是对的,这部剧继续各种拖沓、各种注水,完全浪费了好本子,好演员,后面不必抱什么期待,随意看看就好。如果能“挽救”这部剧的话,我认为:

1.最好是压缩剧集,参考当前的流行韩剧,设定为16集,甚至更短都可以。

2.如果不压缩,必须请马亲王操刀,把情节都集中在鉴宝斗宝上,不要像现在一样改成了刑侦剧。

3.如果不压缩,可以增加感情线,这个就不必请马亲王了,他不擅长写爱情,不擅长写细腻的感情活动。小说里写得就很一般。电视剧看到目前感情戏好多了,但也一般。

4.如果不压缩,可以多展现不同地方风土人情,这一点电视剧做得也不好。寻找付贵这几集,背景是在天津,这是多么有市民味的地方啊,却几乎没有几个镜头,人物也没有天津口音,你说是发生在哪里都可以;很多情节发生在潘家园,却完全感受不到那种鱼龙混杂的气息。整部剧没有贴地感,仿佛都是在仿古街和影棚里拍的。

新年第一炮,献给《古董局中局》吧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飘雪影院 www.765kan.com